一、苗家烧伤散的起源与发展

苗寨村位于通许县玉皇庙镇东南部6公里处,村东与杞县境以小青河相隔,东南以涡河与太康县相隔、西南与扶沟县相邻。

明初,苗氏先祖在此落户,形成村落。大清咸丰年间,为防止土匪祸害,修建有高大的土寨墙。上世纪二十年代,苗寨村约余户,人口不到人,耕地0余亩。清中期,苗寨富裕户有十多家,其中著名的有苗氏叔伯兄弟“五大户”,他们的土地占全村耕地的70%。

苗寨,与杞县接境的田野,树林下的村庄属于杞县。

几千年来,通许县广大农村夜间照明都是油灯,直到年底,玉皇庙镇才有了电力照明。在此以前,通许县广大农村仍是油灯、蜡烛照明,极易引发火灾。加之旧时民居多为砖木结构的草房,农民一日三餐用的燃料皆是农作物秸秆、树枝,房前屋后堆积的都是柴禾,一旦失火,火势猛烈,扑救困难。甚至一家失火,殃及数家。有的家产一把火烧光,损失惨重,有的出现死伤,家破人亡,非常凄惨。所以,旧时乡村每年都有因夜晚照明、日间做饭等引起的火灾。

旧时,还有烧砖瓦窑因为土窑坍塌引起的烧伤;有年节期间炸制果子、油条引起的烧烫伤,家庭妇女为多;有开水、热汤等导致的烫伤,妇女、儿童为多。

苗寨苗文才(约~),其祖上辛勤耕作,家境殷实,逐渐积累了数百亩的田产,骡马七八匹,长工、佣人数十人。由于家资颇丰,受“耕读传家”的中国传统影响,家中各类藏书很多,苗文才自幼学习四书五经,聪慧过人,还写得一手好毛笔字。苗文才成年时,正是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时政腐败,苗文才乃弃文攻医。

当年闻名十里的苗家大院,仅余老屋三间

有一年夏天,家中的佣人被开水烫伤腿脚,皮开肉烂,请他诊治,他看着哭号连天的佣人束手无措。他立志要研制出一种治疗烧烫伤的中药,尝百草,识药性,酷暑寒冬,偶闻名医,必去拜会。

约年,苗文才30岁时,他根据10多年掌握的中医理论知识和多年实践经验,研制出了纯中药配制的烧伤散。诊治中他不断完善配方。由于家资富裕,对穷苦人家,他分文不取;富者酬资随意。他把行医当做一项慈善、一项爱好。他的医德和口碑逐渐远扬,渐传至通许邻近的杞县、太康县、扶沟县等地。

作者查找民国档案,以落实、印证口述的真实情况

苗文才有三子:长子玉昆;次子玉田,读书、教书为业;三子玉堂,习武。苗文才的哥哥有两个儿子:玉璋,读书、教书为业;玉升,考取武生,也在叔父苗文才的传教下学会了烧伤散的配制。

这叔伯兄弟五人,或务农、或经商、或从政、或教书,皆有业绩,即为苗寨村“五大户”的由来。

1、“五大户”中苗玉田及其子孙的传承

第二代传承人苗玉昆(~),苗玉昆为苗文才长子;清末,苗玉昆、苗玉堂(—年)分别在开封大相国寺附近开了大饭庄,生意兴隆,两处饭庄的厨师、跑堂、杂役就有近百人,时有厨子、跑堂等被开水、热油烧伤之事,兄弟三人用家传烧伤散进行医治。

苗氏烧伤散的历史文献皆毁灭于战乱、政治运动。苗寨村西北角苗氏祖茔,现仅存一通保存完好的光绪三十一年秋(年)碑刻《令誉永终》,记述了“五大户”之一的、苗氏烧伤散第二代传承人的苗玉昆生平、家族情况。

本文作者多次实地走访苗寨村老,调查古碑刻记载的史料

《令誉永终碑》高1.60米,宽0.50米,光绪三十一年秋,苗寨村“五大户”之一的老大苗玉昆病故,终年52岁。通许县地方官员、名流、长老50多人,村民80余人共同为之立碑。碑文为负责地方教育的八品官员“咸平岁进士候选训导张兆祥撰文”(年版《通许县志》记载:张兆祥,字纯斋,通许县赫庄人,出生于书香世家,光绪戊戌科岁贡,宣统元年被选为河南咨议局议员)。光绪三十年,他在苗玉昆开设的书馆中教书;小楷书丹为“咸平邑庠增生张延庆拜书”。碑刻记述苗玉昆捐资救助灾民等情况。碑文摘录如下:

公讳玉昆,字璞山,姓苗氏,通邑苗寨村人也,世农业崇俭朴。光绪丁丑旱魃成灾,邻封诸县各设粥厂,以赈饥民。公输赈米钱百千五十緍,圣朝颁奖赏□国子监大学生,号曰成均。虽未功禄,亦极荣甚。先伯先父相继去世,家道中衰,公当弱冠……。公兄弟三人及从父兄弟五人,合次同居,长子主器。公命二弟(玉田)与五弟(玉璋)读诗书以论文,三弟(玉堂)与四弟(玉升)习刀弓以讲武……一授监贡,一授监生,丹桂五枝,无一白丁……。光绪三十年甲辰,公设馆邀予教读于家,予始得亲其道貌。每功课暇,聚首谈心,竟夕忘倦,自谓得一知己。不料斯年秋,公染一病,针砭莫及,药石罔效……来年春,四邻不忍坐视,老幼皆至病人之家,焚香跪祷……演古三日以答神灵,□盛德之感□其人之深乎……公以光绪三十一年八月二十二日卒,年五十二……。

咸平岁进士候选训导张兆祥撰文;咸平邑庠增生张延庆拜书。

“孝男二,长:荫亭,次:荫本”。大清光绪三十一年岁旃蒙大荒落季秋中浣榖旦。

多人为之立碑,在通许县的古碑刻中很少见。特别是在该碑刻后面立碑人中,“世谊”(指两家祖父辈有情谊互相交往)有50多人,有武生、生员等,皆为通许县地方官员、名流。其中有“蓝领侍卫娄桂林”、“原武教谕张文瑄”、“蓝领知州解青玉”等人。

通许县档案馆民国档案中对苗鸿猷(国民党党员)的记载

现将碑刻中“世谊”中的三位名人简介如下:

娄桂林,字月波,清通许县人。光绪()登武进士,荣任皇宫侍卫6年,后升任湖北郧阳游击。历官四十多年,秉性刚直,不媚事权贵,不置田产,不纳妾。事迹载民国年版《通许县新志》。

张文瑄,字子玉,通许县赫庄人,出生于书香世家(为碑刻撰稿人张兆祥的叔父),清贡生,选为训导,历任邓州、卫辉、原武、归德等处教官。为政清廉,事迹载民国年版《通许县新志》。

解青玉,字少卿,通许县邸阁镇人。清光绪年间名医。通许、扶沟、杞县、尉氏各县有危急难治之症,莫不延请先生治之。先生按症施治,有药到病除之妙,故乡里邻邑均以“解神仙”称之,事迹载民国年版《通许县新志》。

光绪年间通许县著名中医解青玉

通许县清末知名中医解青玉与苗家是世交,才出现在碑刻“世谊”名单中。

第二代传人苗玉田(约~年),为苗文才次子。因大哥苗玉昆、弟弟苗玉堂在开封做餐饮生意,苗玉田就到开封谋生,在书馆中以教书为业。他自幼受父亲熏陶,16岁开始跟随父亲学习烧烫伤疗法。苗家的烧伤诊治疗法虽然名声远播,但因为有做生意的、有教书的、有从政的,其烧伤散制备、施治技艺以在家族内流传为主,也收治邻近村、县的烧伤患者。

苗玉昆、苗玉璋、苗玉升的子孙不喜欢中医,烧伤散没能在其子孙中传承。苗玉堂无子。这样,只有苗玉田的儿子苗荫芳继承下来了。

2、民国时期的传承情况

第三代传人苗荫芳(~),到苗荫芳这一代,仍有田产多亩,长工、佣人几十人。苗荫芳娶太康县张氏,生四子:鸿才、鸿猷、鸿占、鸿涛。

老大苗鸿才,字煦伯,年生。民国时期,开封作为河南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各类报社有几十家。苗鸿才先在开封市《河南日报》社当编辑,加入国民党。民国16年10月至18年5月,在通许县国民党党部任职,后出任国民党遂平县区长。新中国建立后,苗鸿才因为有在民国报社、国民党区长的经历,一度被关押。

老二苗鸿涛,年生,国名党党员,教师。

老三苗鸿猷(~),中学文化,青年时在开封市《河南日报》社当排版员,民国34年(年)为国民党党员,一度在通许县国民兵团任虚职,后回家务农。新中国建立后,政治运动中被多次调查,因为救人无数,口碑好,在“文革”中仅仅受到游街两天的“待遇”。

老四苗鸿占,在国民党舞阳县公安局任副局长。

兄弟四人中,只有老三苗鸿猷把苗家烧伤散传承下来了。苗鸿猷有二子,长昂然,次俊然。昂然因病瘫痪在床,苗氏烧伤散由俊然传承下来。

3、新中国建立至“文革”时期发展情况

第五代传人苗俊然,年生。初中毕业。苗俊然3岁时,通许县开展了“土改”,作为苗寨村的大户,被划为地主,占地2亩多的大院子、30多间瓦房,除了自用的3间瓦房外,一律分配给贫苦农民。苗俊然的童年时期,已经家徒四壁。尽管如此,父亲仍让他读到初中毕业。

年,苗俊然在通许县玉皇庙公社中学毕业后,一边务农,一边跟随父亲学医。农闲时,父亲把几箱子古医书搬出来,指点他学习中医及烧烫伤疗法,学习祖传药粉的烧制技艺。

年,“文革”运动波及苗寨村,苗家是地主,成为揪斗的目标,红卫兵冲进苗家,几箱子古医药书被烧毁,祖传制药器具被砸毁,只有藏在门梁上的几本家传医书、古方得以幸存。特别是~年“文革”动乱高峰时期,第四代传人苗鸿猷多次被戴上白纸糊的高帽子,拉到玉皇庙公社游街、批斗。儿子苗俊然,也未能幸免,因为年轻,无复杂历史,不够到公社批斗的“条件”,在村里进行批斗,其身心受到极大的伤害。

饱经沧桑的传承人苗俊然

~年“文革”运动中,苗家烧烫伤技艺处于沉寂时期。苗俊然仍忍辱负重,白天在生产队干活,晚上在煤油灯下学习家传的古医书,作的大量笔记就有半尺厚。他的母亲常常深夜起来给苗俊然烧水喝,窝窝头就着盐水、蒜瓣充饥。期间,只要有烧烫伤患者找到他家,都无偿治疗。

苗俊然不仅施治烧伤、烫伤患者,还医治脑积水,以及农村的常见的扭伤、跌打损伤、头疼发热等疾病。苗俊然说,~年间,他施治好的烧伤患者有0余人。

4、年后:于濒危中生机再现,但传承力量微弱

“文革”结束后,苗家摘除了“地主”的帽子,沉寂十年的苗氏烧伤散也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机。苗俊然烧制药粉再也不用偷偷摸摸了,被治愈的患者就是良好的口碑,常有杞县、太康、扶沟县的患者上门求医。由于苗氏烧伤散疗效迅速,治愈后不留疤痕,被当地老百姓称为“神药”

第六代传承人苗永生,年生,初中毕业。苗永生为苗俊然的长子,受父亲的熏陶,他自幼喜爱中医,父亲配药、制粉的时候,10多岁的他常常给父亲打下手。4年,苗俊然感到自己年事已高,便把祖传烧伤散秘方、制作技法传授与儿子苗永生,并告诫他要把这一祖传秘技发扬光大。

苗永生,为养家长年在外打工

苗寨村在通许、杞县、太康三县交界处,地处偏远,村民主要靠种地为生。由于人多地少,种地收入微薄,村中的青年、中年人纷纷外出打工。苗永生每年农忙后,就要外出打工半年,打工的所得三分之一用在购买烧伤散原料上,因为有几味贵重药材价格翻了几倍、十几倍,有的根本买不到,如犀角、麝香。在假货假药泛滥环境下,还要细心辨别,以免购进假药。

~年,通许县非遗保护中心人员陈维多次去苗寨实地调查,苗俊然说,他家祖上的男丁,多不长寿,自己能活到60多岁,也许是生活条件好了。

苗俊然、苗永生父子几十年来无偿为患者治疗,有的患者送锦旗表示感谢。苗永生说,为乡亲们治疗不图赚钱,就是通过治疗烧烫伤,让这一珍贵的中药技艺能生存下来,为乡亲们减轻病痛。

没有上过中医药大学,苗永生一直表示遗憾。虽然他攻读家传的古医书,但是仍感知识的不足。为学习烧伤诊治知识,他购买了部分烧伤医学书,农闲时自学。

苗俊然、苗永生父子在配制药粉

苗氏烧伤散技艺目前仅有苗俊然、苗永生父子在苦苦坚守,保护、传承力量非常薄弱,急待进行抢救。近年国家对行医管理非常严格,苗俊然父子没有正规的行医证书,无法公开行医,除非亲朋好友介绍来的烧烫伤患者上门求治。

经常有烧烫伤患者半夜三更到家中紧急求治,为便于患者,苗俊然居住的院子不建大门。

二、基本内容

苗氏烧伤散是6代人的心血,在一百五十多年的传承中,为无数患者解除了疾苦。在救治的时候,用纯芝麻香油把药粉混合均匀,为糊状,涂抹于患部,施治方便。苗氏烧伤散主治各类烧伤、烫伤、电击伤等症。

1、中药材组成:良姜、犀角(现用羚羊角代替)、上甲(俗名老鳖盖)、下甲(乌龟壳)等12味中药加减。

2、作用:消炎止痛、止痒化瘀、化腐生肌。最为奇特的是不留疤痕。

救治扶沟县崔桥镇2岁患儿

3、技艺流程:把上述药材挑选、晾干,装入陶土锅中文火烧制。烧制火候是关键。再用大石臼、小石臼粉碎,取得细粉后,再用擂碗研磨为更细的粉末,用目细锣把细粉筛出来,粗粉再次用擂碗研磨,如此反复多次,直至碾完为止。最后加入制备好的贵重药材等。

把碾好的药粉装入避光的器皿中(瓷瓶、玻璃瓶等),密封好备用。有效期2年。

4、基本疗法:根据烧烫伤面积大小,取适量药粉,用纯芝麻香油搅拌均匀为糊状,涂抹于烧烫伤患处,再用消毒纱布包扎。

Ⅰ度烧烫伤,只需涂药1次,4~5天即有好转,10天左右痊愈,不留疤痕。

Ⅱ度烧烫伤,每天涂抹3次,配合口服中药汤剂(现在为防止感染,打点滴),效果更好,半月至一个月基本痊愈。不留疤痕。

Ⅲ度烧烫伤,每天涂抹3次,面积大的每天4次。配合口服中药汤剂。现在为防止脱水、感染,打点滴效果更好,二个月基本痊愈。轻微烧烫伤无需服药。

5、用药禁忌:禁食辣椒、白酒。患部保持干燥,忌碰生水。

典型病例

病例一:张瑞琳,女,就医时6岁半,通许县玉皇庙镇后万彩岭村人。年6月22日,张瑞琳手提半壶水往煤球炉上烧水,不小心滑倒,碰翻煤球炉,正在燃烧的煤球滚落出来,将其小腿部烧伤,起了几个大水泡,属轻微伤。疼痛难忍,到苗寨求治,施用苗氏烧伤散8天治愈。

病例二:张...,男,就医时1岁2个月。杞县邢口乡人。年9月19日,因家人看护不周,被开水壶烫伤右脚面、脚脖、小腿。医院治疗18天。后经人介绍,张小龙父母到苗寨求治。当时小腿部烫伤基本痊愈,但脚面肌肉腐烂。经施用苗氏烧伤散11天,痊愈无疤痕。

病例三:叶春祥,男,现年60岁,通许县苗寨村人。年5月,他使用自制的兔子枪打兔子时,因枪支走火,整个面部、脖子、上胸部被火药大面积烧伤,严重的部位皮下组织已被破坏。施用苗氏烧伤散48天,痊愈后恢复到正常皮肤。

病例四:苗山岭,男,52岁,通许县玉皇庙镇苗寨村人。年农历5月,在家里炸制油条,误把一盆凉水倒进沸腾着的热油锅,一团大火从锅里扑上来,苗山岭来不及躲避,面部、脖子、上胸部、胳膊被火和飞溅的热油烧伤。其面部较为严重,表皮脱落。施用苗氏烧伤散53天,痊愈后恢复正常,无疤痕。

病例五:赵某,男,46岁,驻马店市西平县专探乡赵丁庄村人。年8月,在郑州打工时,被热油烧伤,脖子较为严重,表皮脱落。医院住院3天,医生诊断为Ⅱ重烧伤,要植皮。因费用太高,经一熟人介绍,赵法到通许县玉皇庙镇苗寨村,经苗俊然施用苗氏烧伤散37天,痊愈后恢复正常,无疤痕无功能障碍。后来,赵法村庄有2个烧伤患者,也是经赵法介绍,由苗俊然治好的。

年救治被热油烧伤的通许县练城乡5岁患儿

病例六:张某的儿子,扶沟县崔桥镇芝麻洼乡张庄村人。年5月,张军涛的3个孩子在家中玩火,把家烧为灰烬,最小的孩子遇难,老大、老二被救出,浑身烧烂,医院诊断为Ⅲ度重烧伤,住院7天无明显好转,高额的费用使其陷入困境。经其表叔介绍,张军涛带孩子到苗寨村,经苗俊然施用苗氏烧伤散50天,痊愈后恢复正常,无疤痕无功能障碍。

使用方法:根据烧烫伤面积大小,取适量配制号的药粉,用纯芝麻香油搅拌均匀,调制为膏,涂抹于患处,再用消毒纱布包扎好(用其他植物油代替疗效不佳)。烧伤散用多少调制多少,随用随调。调制好的药膏不可久置,以防药性挥发,降低疗效。

代表性传承人苗俊然,年生,汉族,初中毕业。农民。通许县玉皇庙镇苗寨村人。年,他初中毕业后在父亲苗鸿猷的指点下学习家传古医书,学习祖传烧烫伤药粉的烧制技艺、疗法。

~年“文革”运动中,苗俊然仍忍辱负重,白天在生产队干活,晚上坐在煤油灯下,学习家传的古医书,作了的大量笔记。苗俊然不仅施治烧伤、烫伤患者,还能医治脑积水,以及农村的常见的扭伤、跌打损伤、头疼发热等疾病。~年间,他施治好的烧伤患者有0余人。

苗俊然在“文革”时期的学习笔记

4年,苗俊然感到自己年事已高,便把祖传烧伤散秘方、制作技法,传授与儿子苗永生,并告诫他要把这一祖传秘技发扬光大。

代表性传承人苗永生,年生,汉族,初中毕业。农民。通许县玉皇庙镇苗寨村人。苗永生为苗俊然的长子,受父亲的熏陶,他自幼喜爱中医,父亲配药、制粉、施治的时候,10多岁的他常常给父亲打下手。

4年,父亲把这传统中药疗法传承给他。10多年来,苗永生为保护传承一百多年的苗氏烧伤散,在父亲的指点下刻苦学习烧烫伤粉配制技艺,学习烧烫伤治疗医书。如今,他已经基本掌握了烧伤散的配制工艺。在家境不宽裕的情况下,他每年外出打工所得的三分之一,用在购买中药原料上、外用辅料上,用于对烧烫伤患者的无偿施治。

社会价值与经济价值在现代医学科技日益进步的今天,烧烫伤仍是医学难题,患者常于瞬息之间,或头面、或四肢、或胸腹、或背脊烧烫伤,轻则创面灼热红肿,重则燎泡迭起,体无完肤,其状悲怆。其悲者,医疗费之高昂、患者积蓄毁于一旦;其苦者,难言其状;其惨者,人财俱空。苗氏烧伤散对各种因火灼、热水、热油、热气、电击或化学品等引起的烧烫伤,具有显著疗效,值得重视和推广,具有社会价值。

社会的发展使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各种电器、汽车、液化气等广泛进入家庭,操作不当会引起事故。特别是近年来各种火灾、烧烫伤、火灾群死群伤事故不断见于报端,西医治疗费用高昂,非一般家庭能够承受。

苗氏烧伤散经过多年的传承、实践,具有疗效高、疗程短、无毒副作用,使用方便,价格低廉等特点。保护和开发苗氏烧伤散制作技艺与诊疗技法,市场广阔,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巨大。

濒危状况清末至民国,为苗氏烧伤散的兴盛时期。解放后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苗氏烧伤散及其承载的医疗技艺,未能得到应有的发展。

\

年6月,调查、采录苗氏烧伤药传承情况

苗氏烧伤散传承人仅有2人,苗俊然已70岁,还要负担繁重的农活;苗永生33岁,虽然年轻,但上有老下有小,妻子有心脏病,他每年要外出打工半年,以补贴家用。

目前,苗氏烧伤散的制作方法为传统的手工制作,制作器具落后,缺乏必要的小型现代化制作设备;加之近年贵重药材价格飞涨,每次只能制备0.5~1公斤药粉,无法满足患者需要。

尽管有无数乡亲们的认可,苗俊然、苗永生父子有着深深的苦恼。虽然助人多年,但由于没有正式的医师资格证,他们无法行医,患者都是通过亲朋好友介绍而来,或者是被治愈的患者口碑相传而来,影响范围小。

为使祖国传统医药发扬光大,使凝聚数代人心血的“苗氏烧伤散”技艺能够传世,济世利民,近10年来,苗俊然、苗永生父子为保护这一濒临失传的医术,每年都要配制几次药粉,每年花费数千元购买药材、器具、一次性卫生用品等,用于无偿救治烧烫伤患者,至今累计投入5万余元,对“苗氏烧伤散”进行了自我抢救和保护。

家传古医书

苗俊然、苗永生父子的最大愿望,希望与有关医疗单位结合,建立苗氏烧伤诊所,增加必要的制备器材,造福社会。打造传统中药品牌,成为通许特色中药、中医疗法品牌,使祖国传统中医治疗的理论思想、治疗方法得以发扬光大。

年12月,苗氏烧伤粉被开封市人民政府命名为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名录项目。

苗永生说,他的母亲、妻子也为保护、传承苗氏烧伤粉作出了贡献。母亲含辛茹苦一生,与父亲风雨同舟,使得祖传药粉得以传承。妻子在家里带着小女儿,家里来了烧烫伤患者紧急求治,妻子是他的好帮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kbjkw.com/kjscys/911365.html
------分隔线----------------------------